她們的邊線球戰術很成功,威爾遜在自己最擅長的罰球線左側接球,面對水星中鋒博納的防守,她假意右晃,接著迅速從左路突破,頂開博納的重心,隨后頂著四只高舉的手臂,絲滑地轉身后仰。籃球最終滑進籃筐,只留給對手絕望的0.1秒和更絕望的總決賽0-3。
來到G4,水星再也掀不起什么波瀾,她們在第四節打出一波8-0,試圖復刻G3的逆襲之路,卻被阿賈的一記跳投徹底殺死最后的希望,王牌隊在阿賈的率領下4年3冠,締造出無可匹敵的女籃傳說,而阿賈-威爾遜,也在新時代的GOAT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。
從被嚴父逼著練轉身跳投開始,到如今斬獲三座總冠軍、4次常規賽MVP、3次DPOY,2次總決賽MVP,2塊奧運金牌,這套動作威爾遜練了13年。
籃球不會說謊,當時那個死活不去籃球訓練營的小女孩,已經成了現役獨一檔的超級巨星,并用這記縱貫籃球生涯的跳投,在總決賽歷史上刻下了無法磨滅的高光。
2008年,12歲的威爾遜正像無數小孩一樣,沉浸于“經濟上升期的奧運會”這一火熱氛圍中,她把自己的房間打扮成了奧運主題,打算用這種方式慶祝自己的12歲生日。當時的她打開電視,剛切到奧運女籃現場,就被蘇-伯德、坎迪斯-帕克和桃樂西這群女籃名宿吸引了全部目光。
“那是我第一次看到WNBA的球員,我當時并不理解她們把比賽打得這么輕松又好看的意義在哪,我只覺得,這些女球員太厲害了,她們在場上全力拼搏,這就是我想成為的樣子。”
雄心壯志雖好,但讓12歲的小女孩真去練球,就是另一幅畫風了。威爾遜的父親羅斯科打了10年的職業籃球,深諳籃球世界的殘酷和魅力。得知女兒有這個想法,開心的老父親很快就行動起來,給威爾遜報了個籃球訓練營,想給她一個驚喜。沒想到女兒的第一反應是:“我絕對不去,我才不要和你一樣!”
十二三歲的小孩當然拗不過身強力壯的老父親,威爾遜最終還是不情不愿地來到了訓練場。憑借出眾的身高和臂展,她被分到“潛力新星組”,卻不出意外地打成一團糟,但還是給訓練營的組織者道恩-斯塔利留下了一抹印象:“她個子很高,除了籃球,什么都擅長,我甚至覺得籃球根本就不是她當時的關注重點。”
當時的斯塔利剛到南卡羅來納大學當女籃主帥,她完全想不到5年后,這個“除了籃球啥都擅長”的女孩會在自己的球隊里掀起怎樣的風暴。
不過在這之前,威爾遜還要經受老父親的殘酷洗禮。羅斯科拉著威爾遜從運球和投籃開始,用自己的職業經驗細細打磨女兒的每個動作。從近框跳投到半截籃,從腳步站位到“雙手要始終高過肩”這種細節,他甚至會讓女兒穿負重背心練習上籃,年輕的威爾遜不喜歡低位腳步,更不喜歡父親嚴厲過頭的指導,每到這時,羅斯科就會沖她大喊:“你必須練完這套動作!你的大學教練會比我更嚴格!”
有時候,羅斯科甚至會強硬拒絕威爾遜“想和朋友一起出去玩”的請求,讓她留在自家車庫里老實練球,威爾遜受夠了被虎爹雞娃的日子,有一天她沖媽媽喊道:“有他就沒我,有我就沒他!”其實羅斯科在生活中是個好父親,但威爾遜實在沒法把有愛的父親和嚴厲的教練區分開。
父親的執教終于有了效果,隨著年歲、能力和經驗增長,威爾遜開始理解籃球比賽和父親的苦心,她不再抗拒訓練,而是從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找到了持續的正反饋。她開始認真思考12歲時的夢想,制定詳細的計劃表,并一條條劃掉了每一項目標。
2014年,威爾遜成為全美最佳女籃高中球員,帶隊贏下州冠軍,此刻的她已經大紅大紫,吸引了多家美國大學登門拜訪,此刻的斯塔利卻惴惴不安——南卡大學甚至沒獲得上門邀請,按照慣例,最優秀的女籃高中生們通常都會加入斯坦福、田納西、康涅狄格這種女籃豪門。但讓人沒想到的是,威爾遜撥開這些豪門遞來的橄欖枝,直接選中了自己家鄉的南卡大學。
這其中有他父親的引導:“那些光鮮亮麗的學校固然好,但你也可以加入其他的學校,帶動自己的大學出人頭地。”但更主要的還是斯塔利和威爾遜一家的深厚友誼。“能成為她麾下的球員,我感到無比自豪。”
事實證明,威爾遜的選擇沒有錯,羅斯科原本想讓女兒在大學打三號位,試圖把她培養成背身和面框多面手,但威爾遜的第一場比賽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——全場7中2,送出3次失誤。
考慮到當時的陣容、輿論無形的壓力和家鄉父老熱切的目光,斯塔利必須小心翼翼地改變威爾遜的戰術地位,三號位首發并不適合這個喜歡背轉身投籃的高個女孩,但在籃球界,首發位置象征著身份和地位,對深受父老鄉親喜愛的天才高中生來說更是如此。她謹慎地向威爾遜提出“替補四號位”的建議,卻意外收獲了后者的贊同。
“她已經感受到壓力了,這是艱難的決定,卻是最明智的決定。這完全關乎我們彼此的信任,信任我能做出外人看來不太好,但對她來說最正確的選擇。”威爾遜是幸運的,她的大學教練并沒有父親那么嚴格,在大一賽季剩下的36場比賽里,威爾遜沒再首發,卻以場均13分7籃板1.8蓋帽的表現牢牢站穩了腳跟。
威爾遜和主教練的羈絆不止于場上,早在高中時期,威爾遜就發現自己患有閱讀障礙,在斯塔利的信任光環下,威爾遜決定公開自己的問題,斯塔利也如她所想,不僅沒有投來質疑的目光,反而讓威爾遜在賽前和賽后堅持誦讀經文,幫助她接納自己、適應閱讀。
威爾遜坦言道:“斯塔利教練是我的第二個母親。”
之后,她按照斯塔利和自己的規劃,徹底點亮了面框進攻技能,從此一發不可收,連續三年成為聯賽蓋帽王、入選全美一陣,大三賽季,威爾遜帶隊一路殺入總決賽,最終捧起了總冠軍獎杯。球隊助教格雷-米勒對此深有感觸:“剛進入大學的她還比較單一,但兩年后,她就成了更成熟、更全面的球員,整個氣場都完全不同了。”
威爾遜讓南卡大學的主場上座率翻了整整一番,帶著如此赫赫威名,威爾遜毫無意外地成為2018年的WNBA狀元,加盟剛從圣安東尼奧搬到拉斯維加斯的王牌隊。
打完大學四年,威爾遜已經成為父親理想中的籃球運動員,甚至達到了羅斯科不敢想象的高度。她不僅有著扎實的內線終結能力,擋拆和低位吃餅信手拈來,還是最頂級的持球攻堅手,背轉身勾手、跳投、舔籃樣樣精通,面框突破也能擊穿絕大部分五號位的防線。中距離跳投穩如保羅杜蘭特,最近兩年她甚至開發出了三分球,本賽季投出了42%的三分準心。
可以說,威爾遜的球風在WNBA幾乎沒有對手,在防守端,她能護框也能輪轉到外線,在進攻端,她的威脅覆蓋三分線,技術結合身體的錯位優勢巨大,早已進入降維打擊的超巨行列。初入聯盟就打出20.7分8籃板1.7蓋帽的夸張數據,一路沖到MVP榜第七,頗有當年鄧肯打滿大學四年、一進聯盟就是完全體的風采。
威爾遜的帶隊能力也像鄧肯一般立竿見影,新秀賽季錯失季后賽,第二年就打進次輪,第三年斬獲MVP一路殺入總決賽,第四年帶隊成為西部第一。第五年,威爾遜神功大成,帶隊殺穿季后賽;今年,阿賈終于包攬MVP、DPOY、得分王、一陣、總冠軍和FMVP,成為WNBA無可爭議的現役第一人。
威爾遜的WNBA之路就像她的計劃表一樣穩步向前,蟬聯總冠軍、四座MVP獎杯......當她和阿德巴約的關系被發現時,圈外球迷還在用“阿德巴約的女友”來稱呼她,可現在,面對近在眼前的第三座總冠軍和第二次單賽季榮譽大滿貫,季前賽12中1的阿德巴約顯然已經不夠看,威爾遜自己就是一座愈發耀眼的里程碑。
當初那個在車庫里抹著眼淚狠狠練球的小女孩,已然成為她12歲時期望成為的模樣。28歲的阿賈-威爾遜,還將在統治、超越的路上追逐前輩們高大的身影。
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“后廠村體工隊”看看,有更多NBA、CBA相關考古、評論和人物內容>>